骨转移是如何发生的?
骨转移的治疗
RANKL通路和地舒单抗在骨转移中的作用
• 地舒单抗能够阻断RANKL 激活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前体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表面的受体RANK,打破癌症骨转移的“恶性循环”过程
从作用机制的角度讲,地舒单抗与双磷酸盐具有完全不同的靶点和作用方式,地舒单抗通过与RANKL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表面受体RANK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使破骨细胞前体分化受损,从而使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受损甚至凋亡。地舒单抗将破骨细胞的作用抑制在上游阶段,而双磷酸盐则是作用于成熟的破骨细胞,通过双磷酸盐的聚集导致破骨细胞功能受损,从而骨吸收被抑制。
从临床治疗的角度,地舒单抗也更胜一筹。在地舒单抗对比唑来磷酸的Ⅲ期注册临床244研究中,共纳入1597名实体瘤患者,随机接受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地舒单抗120mg或静脉注射唑来磷酸4mg。研究结果表明,地舒单抗的骨并发症出现时间为21.4个月,唑来磷酸为15.4个月。与唑来磷酸相比,地舒单抗显著延迟骨并发症出现时间达6个月(HR=0.81,P=0.017),并显著降低首次及随后骨并发症风险15%。在肺癌亚组的观察中,对于所有肺癌骨转移患者,地舒单抗较唑来磷酸显著延长生存1.2个月,降低死亡风险20%。
安全性方面,在一项纳入14881名实体瘤骨转移患者的美国真实世界研究也中,地舒单抗相较唑来磷酸和其他抗骨病治疗具有更好的依从性,且这种依从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地舒单抗也是唯一一个不需通过肾脏清除的骨转移靶向药物,治疗时无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需要关注的是,在注册研究的大样本观察中地舒单抗组颌骨骨坏死的发生率较唑来磷酸组并没有降低,在临床应用中要积极预防。
总的来讲,唑来磷酸和地舒单抗都是临床应用中比较广泛的治疗骨转移的药物,前者为化学制剂,后者为全人源化的抗体类药物,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带来的临床获益也不同,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Roodman GD. N Engl J Med. 2004 Apr 15;350(16):1655-64.
2. Mundy GR. Et al. Nat Rev Cancer. 2002 Aug;2(8):584-93.
3. Thorat V, et al. IJPCDR. 2017; 4(1): 64-68.
4. Chirgwin JM, Guise TA.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umor-bone interactions in osteolytic metastases. Crit Rev Eukaryot Gene Expr 2000;10:159-78
5. European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2018,179(1):R31-R45
6. Henry D, et al. Support Care Cancer. 2014 Mar;22(3):679-87.
7. Scagliotti GV,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2 Dec;7(12):1823-1829.
8. 地舒单抗说明书